首页

空中男m

时间:2025-05-24 12:48:48 作者:多家平台调整“仅退款”规则,消费者权益会受影响吗? 浏览量:82530

  中新网锦州5月7日电 (记者 王景巍)“把研究搬入车间,以科技服务生产。”5月6日,辽宁工业大学举办“智汇校地企服务促振兴”辽工大赋能新质生产力博士入企行动启动仪式。现场,辽宁工业大学50余位青年博士教师组成的博士团揭榜挂帅,9个校企合作项目完成签约,合同总金额2000余万元,这些项目将助力提升地方企业科研创新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赋智聚能。

启动仪式现场。辽宁省教育厅供图

  活动汇集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省市相关负责人、园区企业代表,共同为地方经济“把脉”,商讨如何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形成正向反馈、良性互动,力促企业技术更新和转型升级,切实将学校的智力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成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李殿中作题为《高端装备用特殊钢与大型构件研制》的专题报告。李殿中院士从重大装备大型构件研制、钢中偏析新机制与技术、双低氧稀土轴承钢研发、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并勉励与会的青年学者面向国家和企业的重大需求,在人工智能和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开展重大装备结构材料与加工技术研究,为大国重器铸造“钢铁脊梁”。

  “辽工大的博士入企行动对于锦州万得汽车集团来说,既是老合作,又是新动能。”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万得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曾庆东先生表示,万得与辽工大的合作由来已久,这些年从企业一线员工到技术骨干再到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到处都有辽宁工业大学师生的身影,围绕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校企双方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合作,联合研发的减振器全自动智能装配产线为国内首例,第四代示功机技术目前仍处于国内领先,发电机复杂电、磁、热模型助力企业成为德国大众汽车的供应商。本次博士入企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是加强校企精准对接和深度合作的一项有力举措。

  “企业急需前沿的科技成果促进转型升级,高校的科研成果也需要付诸实践、实现更大的价值。”辽工大材料学院李青春博士与宝钛华神公司开展合作,她带领团队突破了锆铪分离技术瓶颈,生产的高纯海绵锆在国家重点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已经在企业实现了工业级的量产。在她看来,博士入企行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完成从“概念”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蜕变。

  辽宁工业大学负责人表示,作为地方工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始终把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当主力、打头阵。学校的金属凝固原理与控制技术团队,解决了多项企业难题,已形成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动车组车辆转向架关键配件。汽车检测与智能装备开发团队与锦州东鹏减振器、锦州万友机械部件联合攻关20余年,打造出全球最大的活塞杆制造基地,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团队,立足锦州、扎根辽西,在水生态修复、土壤生态修复、环境应急治理和高难度工业废水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柬同框”图片巡回展在柬埔寨暹粒开幕

张伯礼表示,吉林是完全可以将人参产业做到1000亿元这个水平的,希望吉林发挥优势,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标准制定、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栽培、临床应用、大健康产品开发等进行系统研究。

《强国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能在这个日子见到老朋友,实现了我们在台北分别时许下‘想见你’的小小愿望。”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受访时说,春暖花开时,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从真诚的交心开始,是一个良好开端,“就像中华文化一向讲究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他还感慨道,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王世博 朱贺 制作 周璟)

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达58万余家 稳居全球第一

在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领域,利用流体物理实验柜,重点围绕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及先进软物质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在轨实验,为推动空间流体管理、特殊功能软物质等相关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利用燃烧科学实验柜,重点围绕近可燃极限和基础燃烧研究开展在轨气体燃烧实验,为发展燃烧基础理论和深入理解动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燃烧的重要机理提供支持。

江西瑞昌:创新运输廊道节地技术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中巴均为农业大国,两国在农业生产领域一直合作密切。2022年9月8日,两国签署《中国-巴西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能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4年,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项目在巴西东北部铺开,中国专家奔赴遥远的南半球,指导巴西民众使用智慧机械进行播种收割,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减排进程。

成都2024年中考政策明确:校园欺凌者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

2023年11月,中国对来华短期停留15天或以下的法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的决定,在法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相信这样的利好政策有助于两国的民间往来。今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两国人民特别是艺术界人士跃跃欲试。还有即将登场的巴黎奥运会,中法人民一定能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相互交往交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